发布日期:2025-07-07 00:58 点击次数:88
身处乱世,绝大多数人为了活命忙得焦头烂额,但也会涌现出不少英雄人物,他们甘愿赴汤蹈火,奋力挽救黎民百姓;与此同时,也总有些叛徒卖国、趁乱发国难财的不义之徒存在于世。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位古董商人因将大量中华瑰宝秘密倒卖到海外而赚取了巨额财富,成为名副其实的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后来,他为了能够与情妇长久相守,竟别出心裁地娶了情妇的女儿为妻。中国人素来讲究“叶落归根”,然而他最终却孤身客死异乡。这个人,就是卢芹斋。
卢芹斋出生于1880年,家乡在浙江湖州,出身贫寒之家。幼年丧父母,年幼的他被一个堂叔接去照顾。然而堂叔家境也十分拮据,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多了个吃饭的孩子,家人对他冷眼相待、训斥不断。寄人篱下的生活极为艰难,使他尝尽了人情冷暖。
后来,卢芹斋在堂叔家实在难以忍受,便偷偷离开。经人介绍,他进入了一个大户人家做仆人,正是国民党元老之一的张静江家。在张静江家工作期间,卢芹斋吃苦耐劳,且机敏灵活,逐渐赢得张静江的信任,常被带出去处理各种事务。
展开剩余87%1902年,张静江被清政府派往法国任商务参赞,卢芹斋随其前往巴黎。张静江在巴黎成立了一家专营中国古董的公司,所获收益全数用来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卢芹斋在古董店跟随师傅学习鉴定古董和相关业务,经过一段时间刻苦钻研,不仅掌握了丰富的古董知识和经营技巧,还熟练掌握了英语和法语。
张静江回国后,卢芹斋选择留在法国,自己开了一家古董店。然而,他经营古董的初衷与张静江截然不同——张静江是为了支持辛亥革命,而卢芹斋完全是为了谋取私利,过上富足生活。
清朝覆灭,北洋政府掌权,国家动荡不安。故宫里许多珍贵古玩被悄悄转移流出。卢芹斋趁机花钱打通各环节,从寺庙、皇陵以及衰败的皇族后裔手中低价收购大量文物,然后倒卖到海外。靠着倒卖这些国家瑰宝,他积累了巨额财富,逐渐发达起来。
由于长期与古董文物打交道,再加上对鉴定技术的掌握,卢芹斋成为欧洲华人圈内知名的古董鉴赏专家。他的古董生意蒸蒸日上,除了巴黎总部外,还先后在纽约、上海和北京开设分店,生意红火,而我国的文物流失情况日益严重。
1916年或1917年,卢芹斋策划了一起盗墓事件,千方百计将唐太宗昭陵中的两尊著名石刻浮雕“昭陵二骏”盗运出境,卖给外国收藏家。这一事件让国人痛心疾首,视其为典型的“卖国贼”。
当时西方世界对中国艺术认知甚少,卢芹斋试图改变这一状况。他通过举办展览、推动学术研究,逐渐引导西方人关注中国古代雕塑、壁画、青铜器和高古玉,取得了显著效果,使西方收藏界对中国文物的兴趣大增。
1926年,卢芹斋在法国斥巨资建造了一座“红楼”,完全仿照中国古建筑风格设计,屹立于巴黎的都市景观中,别具一格。红楼共五层,陈列有大量中国艺术品,包括壁画、雕塑和青铜器,现已成为法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卢芹斋也曾表现出爱国情怀。1937年抗战爆发时,他慷慨解囊,资助祖国抗战,并自此每年匿名向家乡捐款。我国在伦敦举办中国文物展时,他提供了赞助。日内瓦文物展上,他卖出九件珍品,将所得全部捐给中国红十字会。此外,他还资助许多生活困难的中国留学生,提供工作机会及免费食宿。
对卢芹斋的评价褒贬不一。一些人谴责他在国家动荡时趁机倒卖文物,行为类似八国联军劫掠圆明园,视其为汉奸。而另一些人认为艺术无国界,他将文物送到海外博物馆妥善保存,避免了文物的毁坏,也算是一种贡献。虽然这些珍宝至今未能回国,却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文化。
积累财富和声望后,卢芹斋的社会地位大幅提升,同时也沉溺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在巴黎马德兰广场,他邂逅了一位名叫奥尔佳的美艳女子,两人迅速陷入热恋并同居。
然而奥尔佳当时已有一位富有情人,并生育一女。她心怀贪婪,既不想失去卢芹斋,又不愿离开情人,于是设计将年仅十五岁的女儿玛丽·罗斯嫁给卢芹斋,以便名正言顺地与卢芹斋保持联系,满足自己的私欲。令人惊讶的是,卢芹斋竟然同意了这荒唐的婚姻。
婚后,奥尔佳居住在女儿家中,自视为女主人,事事干涉。她以玛丽年幼为由,掌控了卢芹斋古董店保险柜的钥匙,这令玛丽愤怒不已,母女多次爆发激烈争吵,却无济于事。卢芹斋对此漠不关心,装作听而不闻。
玛丽为卢芹斋先后生下四个女儿,按照中国传统封建观念,卢芹斋一直渴望有儿子继承产业,但玛丽全为他生了女儿,这令他极为失望,冷淡对待妻女,未曾讲述家乡故事,也未传授一字汉语,家庭关系冷漠疏离。
卢芹斋心中只有情人奥尔佳,根本不把玛丽放在眼里,更别说将几个女儿视作卢家一份子。最终,玛丽发现卢芹斋与奥尔佳的关系后精神崩溃,入院治疗,因意外在精神病院去世。
即便如此,卢芹斋和奥尔佳依然无愧疚感,反而觉得障碍消失,奥尔佳以照顾外孙女为由更加肆无忌惮地留在家中,与卢芹斋肆意厮混。玛丽一生坎坷,嫁给了这样不负责任的男人,命运令人唏嘘。
或许卢芹斋感到对逝妻愧疚,或许厌倦这段丑陋关系,他最终给了奥尔佳一大笔钱,彻底结束了这段不伦之恋。
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卢芹斋的古董买卖走向终结。自1948年下半年起,他无法再从国内运出文物。其多年积累的340余件珍品被扣留国内,其中一件后存入上海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文物保护日益重视,卢芹斋的古董生意无奈结束。他也渐渐老去,归根故里的愿望愈发强烈,但他清楚自己曾做过许多亏心事,品德败坏,回国难以面对国人,最终未敢归乡。
1957年,卢芹斋孤独地死于瑞士一家医院,享年78岁。遗体被运回法国,葬于巴黎近郊一座公墓。
中国流失的古董文物中,超过一半通过卢芹斋之手流散海外。他自己则坐拥财富,过上富贵生活。然而,晚年他也逐渐认识到自己成了祖国的罪人,为赎罪做了不少有益国家的事。
卢芹斋一生功过参半,但在家庭婚姻方面的所作所为却无可辩解。为了所谓爱情做出荒唐之举,对妻子失责,对孩子冷漠无情,连基本的父爱都未曾给予。这种对家庭的极度不负责任态度,令人难以容忍。
发布于:天津市